有几个问题在此向各位老朋友们请教:
一、我看了公联的使命,“旨在沦陷区终结中共党权专制,重建中华民国”。终结中共党权专制肯定没有错,问题是究竟怎样去终结?是打倒推翻、暴力革命?还是政治改良?和平转型?另或是还有什么其它的方式和手段?这个不明确,怎么能够让世人相信我们能够终结中共的党权专制?
二、重建中华民国,怎么重建?重建的基础?重建的条件?重建的能力?重建的具体方案?重建的中华民国究竟是什么样子?就是说怎么能够让人民相信我们能够重建中华民国?又怎么能够获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三、据我所知,中华民国有袁世凯五族共和的中华民国、孙中山联俄联共的中华民国、蒋中正一党独裁的中华民国,我不知道公盟的目标是重建哪一个中华民国?而且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华民国的这三个时期都是不成熟的,那么为什么放着世界上成熟的民主典范不选择,一定要选择一个不成熟的样板去重建呢?
答老朋友问
一、
嚴格意義上的反對陣營組織和團體(目前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組織,只有鬆散的團體。國內沒有空間,海外沒有土壤),不論從什麼角度出發,都是要終結中共一黨專制。
但迄今為止,沒有一個團體有實力按自己的計劃、步驟去實現這一目標。都停留在宣傳和鼓吹這個目標合理、必然的層面。這本身就是起作用的行動。
中共專制真正的掘墓人是中共政權本身。其惡貫滿盈的作為,一方面不斷使其本身潰爛,另一方面,不斷增加著宣傳和鼓吹終結它的人數,也不斷增加著接受這種宣傳和鼓吹的民眾。
中共專制不可能通過和平演變而終結,也不會被反對派的武裝力量推翻。
而是在某個歷史時刻,跨越多個省市接受這種宣傳和鼓吹的(民眾大規模奮起——王炳章語),接受這種宣傳和鼓吹手握兵權的人們保持中立或倒戈,中共就瓦解和垮台了。
中共政權既是自己垮台的,同時也是被民眾推倒的,但不是被某個反對派組織推翻的(任何組織都來不及發展到有能力按計劃推翻中共的階段了)
如果某個或某幾個組織名號或品牌的宣傳,能傳遞到各階層有識之士和廣大的民眾之中,並能被接受和認同。在淪陷區形成無組織的組織,那麼,大規模奮起的民眾組織化程度就會比較高。
民國力量是反對陣營中的一個角度,其特點: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傳承第一共和——中華民國。民國派在大陸持續發展,主要在年輕人當中,只是分散發展而能避敵打擊。散雖然散,但是有共同的政治目標,(傳統的民運目標分散)一有革命機遇就會成爲政治共同體及團隊。甚至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都可以同氣相連。
在海外有待形成力量。那就要舉旗子、廣聯絡、造聲勢。
中華民國公民聯盟是目前民國力量中唯一一個跨越兩岸和海外的實名組織(實際還是鬆散的團體)。
公民聯盟目標明確:要把這面旗子舉高,舉好!成為民國力量同仁和國內廣大而零星的民國派同仁了解和認同的旗子(品牌)
方向正確:以46憲法為模本,重建中華民國。
路線清晰:
一、儘快使公民聯盟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民國派品牌。不一定要有多大實力,但在海外要造成聲勢。以這個有聲勢的品牌致力於在淪陷區展開宣傳。
二、其宣傳要傳遞到各界有影響力和行動力的人士,使之能隨時因勢利導借各種社會事件推波助瀾加快變局的發生,並能在變局發生的第一時間推動局勢向重建民國演變。
二、其宣傳內容儘可能在普通民眾中廣泛傳播,形成輿論基礎,引發各類事件的發生和發酵,加快變局的到來,並在變局發生時,使各種不滿和抗爭有一個方向。
三、其宣傳要傳遞到軍方有決定權的人群,使其在變局發生時,保持中立或倒戈;
簡單說:一、打響品牌,二、以品牌廣泛宣傳。
所以,我們不是要「讓世人相信我們能夠終結中共的黨權專制」而是要讓世人相信終結中共黨權專制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必然性。相信,廣大民眾在特定的時刻大規模奮起就能終結中共的黨權專制。
假如我們這面旗子最終沒能舉高、也沒能舉好。但如果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也就沒有遺憾了!因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尤其是我們,由於在中共嚴酷的統治下,嚴密的資訊控制,在海外缺乏資源的情況下,就力所能及地宣傳,做能做的事情,這就對的起前輩,對的起自己,對的起後來者,對的起我們這一代。
二、
按兩蔣路線就是在有利的時機,揮師北上,收復淪陷區失土。但現實的台灣,兩大政黨都實際上放棄了對淪陷區的主權。國民黨拋棄了兩蔣路線,採取了「華獨」的立場,而民進黨從未放棄「台獨」的目標,只是現階段借「華獨」的外殼,曲線推進「台獨」。
王炳章說:「臺灣的中華民國國府﹐在道義上,在政治上﹐理應對中國大陸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中華民國應當是屬於全中國人民的。如果在臺灣的中華民國國府放棄了這一責任,如果在臺灣的中華民國國府被臺獨人士竊據了,大陸人民反而有責任與臺灣的有識之士一道,將中華民國拿回來,恢復其本來面目,並使之發揚光大。」
在這種情形下,就不是收復失土,只能是重建—-重建中華民國。
什麼是「重建中華民國」?
什麼叫重建?就是「重新建立」﹐意思是﹐原來有﹐後來被破壞了﹐現在再重新建立起來。重建中華民國的邏輯是非常明確的:
第一﹐原來我們中華民族有一個共和民主政權──中華民國政府,有一部民主憲法──中華民國憲法(這裡講的憲法是46憲法)﹔
第二﹐在中共叛亂集團的武裝割據下﹐中華民國政府退居臺灣﹐在臺灣堅守中華民國的法統﹔
第三﹐近年來﹐臺灣政權逐步放棄了中華民國的實質﹐拋棄了孫中山和三民主義﹐將中華民國「臺獨化」,一句話﹐臺灣政權在背叛中華民國﹔
第四﹐推翻中共﹐何為取代?重建我們原有的民主政權──中華民國﹐就是最好的取代。而這個取代的性質,就是以「民主統一中國」。這是既簡單﹑又方便的途徑。
重建的基礎:源於辛亥革命的歷史傳承,和自由地區結束戡亂,全面行憲後的成功。
重建的條件:中共垮台後,各界和各方在面對,修憲;制憲和行憲的選擇時,行憲成為最大公約數,重建的條件就構成了。
重建的能力:不是指望台灣政府的一力承擔,不是翹首「南望王師],而是確信「王師在陸],重建的力量來源於人民,來源於各界的有識之士。只要進入行憲的軌道,民眾重建民國的能力就會充分施展。
重建的方案:在淪陷區重建中華民國不需要制定任何新方案,只要依照 46 憲法實施即可。也許可以參照台灣地區的成功經驗制定若干增修條文。具體步驟
1)去黨留政,如行政機關還能運作,立即按憲法進行國大代表選舉,由國大選舉總統、副總統。
2)按憲法選舉立法委員,組成立法院。
3)按憲法設立行政院,組織新政府。如行政機關已停擺,由各市縣當地各界有影響的人士和各政黨團體代表組成選舉委員會完成上述選舉。
重建的中華民國是什麼樣子?
就是台灣那個樣子,台灣所有成就的基礎就是46憲法。(但沒有台灣在不正常狀態下的族群紛爭、統獨紛爭等等)
在抗戰剛勝利的艱難時刻,中國有幸集各黨各派(包括共產黨)及各界人士的智慧,制定了非常完善的 46 憲法,奠定了中華民國的堅實法統。這部憲法在台灣自由地區的實施中,被證明是與人類文明高度契合的行之有效的,在國際民主大家庭中都堪稱一流的民主憲法。
而從46憲法衍生出來的,政治、社安、醫療、福利、教育等方方面面的社會管理水準超越了美國和許多西方國家。(比如:台灣的選舉,比美國公正、高效)
淪陷區重建中華民國會比台灣的樣子更好。
理由很多,有更豐富的自然資源,有更廣闊的國際舞台,有更勤奮的普羅大眾。最重要的是:沒有台灣因國家認同而產生的嚴重的社會分裂和內耗。
所以,我們不是要「讓人民相信我們能重建中華民國」而是要讓人民知道「重建中華民國,使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重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是我們全體中華兒女的責任。我們必須結合中國大陸、臺灣、港澳、海外一切華人的力量,重新舉起孫中山的旗幟,重建曾經屬於、未來也必然屬於全體中華兒女的中華民國。」
要讓人民相信:中華兒女有能力重建中華民國!
三、
前面已經回答了第三個問題。
再簡述一下:我們選擇的是,以46憲法為基石而造就的中華民國。
要強調的是:根據46憲法構建的台灣地區的憲政民主制度,對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來說,是未來建設民主制度的楷模和「典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