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紐約的民國力量中華民國國軍老兵關愛中心的同仁,按預定計劃,去阿靈頓國家公墓,到陳納德將軍的墓地,祭奠和緬懷中國人民的朋友、戰士、親人,更是中華民族永遠銘記的義士陳納德將軍。
未曾想,公路上也許出了多起意外,特別的堵塞,旅遊車未能在預定的三點到達公墓,整整晚點了將近一個半小時。
由於人生地不熟,分不清東南西北,最後是在網上著名的民國女俠的幫助下化了半個多小時才找到陳將軍墓。
正常5點關閉的公墓,管理部門破例讓關愛中心達成心愿,舉行祭奠儀式。
5點,祭奠儀式正式開始,由中心本次活動負責人胡福慶(是國軍後代)讀了主祭文,
同仁誦讀了國軍後代祭文,原本由袁冬代表中華民國公民聯盟總署獻祭文。袁冬兩點多就到公墓,一直等到中心同仁到了,因地理位置不熟,互相沒有找到,最終沒能到墓地現場,由同仁代讀。接著獻花,默哀3拜,獻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帽及飛虎隊紀念帽等。因時間關係餘下儀式來不及完成,有點遺憾。6點離開公墓。凌晨才回到紐約。
同仁們都很累,但都覺得值得,彷彿真正看到了八十年前,中美雄鷹空中與敵激戰的掠影,好像看到了中美勇士浴血並肩戰鬥的畫面。也切實表達了對中美抗戰英雄的緬懷和禮讚!不虛此行!
正如主祭文中所說:「今天,我們站在他的墓前,不只是致敬,更是要續寫中美並肩抗敵、守護自由的歷史篇章。我們要以將軍為楷模,堅守正義,銘記犧牲,捍衛中華民國的憲政民主制度,為世界和平與人類良知持續奮鬥。」
祭文的原文如下:
主祭文
缅怀陳納德將軍
——在将军墓前的祭文
二戰期間,中華民國正在艱苦卓絕的抗戰。在這關鍵時刻,一位美國將軍帶來了寶貴的支持,他就是陳納德將軍(Claire Lee Chennault)。
陳將軍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堅定的反法西斯立場,為中國抗戰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陳納德將軍於1958年7月27日因癌症在美國在華盛頓特區逝世,享年64歲,安葬於阿靈頓國家公墓(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這是一項極高的榮譽,以表彰他對美國及盟國(尤其是中國)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在抗戰臨近80周年和陳將軍過世66周年之際,我們來到這裡,特別要來緬懷和紀念他!
陳納德是美國陸軍航空隊的飛行員和戰術專家,曾長期研究空中作戰理論,尤其重視戰鬥機在空戰中的作用。
1937年,他以顧問身份受聘前往中國,協助國民政府重建和訓練空軍部隊。起初,他並未得到足夠重視,但他的才能在戰爭進程中逐漸顯現出來。
最具歷史意義的,是他組織和指揮的「飛虎隊」。「飛虎隊」正式名稱為「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簡稱AVG),成立於1941年,由陳納德將軍領導,成員多為美國退役或現役飛行員志願加入。他們駕駛配備鯊魚嘴圖案的P-40戰鬥機,活躍在中國雲南、緬甸等地,與日軍空軍展開激烈戰鬥。飛虎隊憑藉靈活的戰術、優秀的飛行技術和堅定的意志,取得了極為顯著的戰績。據統計,在投入戰鬥的短短七個月中,飛虎隊擊落日軍飛機近300架,而自身損失僅為幾十架。他們有效遏制了日軍在中國西南的空中優勢,為保衛中國大後方、保全運輸通道立下了赫赫戰功。陳納德不僅在空中戰鬥中發揮重要作用,也極大提升了中國人民的抗戰信心。
在那個物資極度匱乏、軍隊訓練落後的年代,飛虎隊的出現象徵著國際對中國抗戰的關注和支持。許多中國民眾將飛虎隊視為「天降神兵」,給予了極大的敬意與感激。
1942年美國正式對日宣戰後,飛虎隊被併入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將軍繼續擔任指揮官,協調美中空軍合作,開展偵察、轟炸和護航任務,對戰局產生了持續的影響。特別是在滇緬公路和駝峰航線運輸中,陳納德指揮的航空力量為中國戰區提供了寶貴的空中補給和情報支持,維繫了中華民國與外部世界的重要聯繫。這些支援保障了中國長期抗戰的持久力,也為同盟國最終戰勝法西斯作出了戰略貢獻。
戰爭結束後,陳納德將軍依舊關注中國事務,並在1946年再次來華,創辦民用航空公司,推動中美之間的合作與交通。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無疑是在中華民國抗戰最艱難的時刻提供了及時而關鍵的援助。陳納德將軍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軍事指揮官,更是一位中美友誼的象徵。他對中華民國抗戰的支持不僅體現在軍事層面,更體現了一種超越國界的人道主義精神。時至今日,中國人民仍深切緬懷他為中國抗戰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陳納德將軍的情誼永遠銘刻在中國人民的心底!安息吧!將軍!
中華民國國軍老兵關愛中心 民國114年8月15日
國軍後代祭文
祭陳納德將軍文
維公元二〇二五年歲次乙巳,民國114年,八月十五,吾茲為國軍後裔,肅立於美國阿靈頓國家公墓,敬謁陳納德將軍之墓,遙念將軍當年扶危濟困之德業,追思抗戰烽火中中美同盟之情誼,敬陳短文,以慰英靈:
嗚呼將軍,姓陳名納德,美利堅之傑,天賦英才,志在蒼穹。少習飛行術,壯志凌雲霄。值日寇鐵蹄踐我山河,中華危急存亡之秋,將軍挺身而出,創飛虎之隊,親率義士,遠涉重洋,不懼艱難,誓與侵略者為敵。
將軍訓飛行之技,授制空之策,披風沐雨,晝夜不息。駝峰航線,九死一生;援華空軍,浴血奮戰。昆明上空,激戰天際,烈焰橫飛,敵機折翅。民眾稱頌,兒童塗鴉虎鯊之嘴;士兵奮勇,感念將軍血脈相連之情。
八年抗戰,艱苦卓絕,將軍與民國同呼吸、共命運,情誼深重,勝似骨肉。抗戰勝利之後,將軍仍念民國安危,創立民航,助我民眾通達四方,胸懷寬廣,恩澤永銘。
嗚呼將軍,雖非中華之子,卻為中華之魂。將軍不在,而飛虎之名不朽;戰機已息,而忠義之心長存。今我輩國軍子弟,雖身居異域,然不敢忘先人浴血奮戰之志,不敢忘將軍赴義援華之情。追昔撫今,吾輩當思:故鄉雖在但難歸,民國猶存卻蒙羞,晚輩不才追先賢,但看民國歸中原!
願將軍之精神長存人間,願中美之間永續友誼之橋。將軍若有靈,願於蒼穹之上,俯察神州安康,見我中華民國再立於世界之林。
尚饗!
中華民國公民聯盟的祭文
陳納德將軍墓前祭文
謹紀念中華民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
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今天,2025年8月15日,是中華民國抗日戰爭勝利八十周年紀念日;同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划下句點。在此重要的日子,在此莊嚴的公墓,我們回顧歷史,緬懷先輩英烈,凝聚精神力量,表達共同心愿,誓為祖國和世界的自由正義,傳承偉業、繼往開來。
我們在這具有崇高象徵意義的阿靈頓國家公墓,肅立於「飛虎將軍」陳納德中將的墓前,緬懷他為中華民國抗戰所立下的赫赫功勛,表達我們對他的無限敬意與感恩。
阿靈頓公墓是美國最早設立的國家公墓之一,長眠著四十餘萬名在歷次戰爭中為自由與正義獻身的軍人及英雄。唯有一座墓碑上刻有中國文字,那就是陳納德將軍與其夫人、華裔美國政治家陳香梅女士的合葬墓地,編號Section 2, 873-3-4。墓碑上三個字「陳納德」,是中華民族對這位異國英烈發自內心的尊崇。
克萊爾·李·陳納德將軍,1893年9月6日生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1937年,他以一名退役空軍上校的身份來到戰火中的中國,擔任蔣中正先生的空軍顧問,協助組建現代化中國空軍。他不僅是將才,更是戰將,親自駕機上陣,與中國飛行員並肩作戰。正值中國空軍力量薄弱、日機肆虐之際,他挺身而出,率先在1937年底組織「國際志願隊」,隨後發展為中國空軍第十四轟炸大隊,為中國空中防禦打下基石。
1939年日軍空襲重慶最烈之時,陳將軍應召回美,奔走遊說,在美國政府尚未正式參戰的情況下,促成援華計劃。1941年,他成功招募200餘名飛行員和機械師,組成「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人稱「飛虎隊」。他們於1941年8月1日編製成軍,正式開始馳援中國戰場。僅在成立初期的兩個月內,就對日空中作戰31次,擊落日機217架,重挫敵軍士氣,為正處劣勢的中國抗戰注入一劑強心針。
1942年2月,陳納德被任命為駐華美軍空軍指揮官,並晉陞為準將。他所率領的飛虎隊與日軍空軍作戰屢屢告捷,贏得中美兩國軍民由衷敬仰。同年7月,他重整志願隊為美陸軍第10航空隊第23大隊——即中國戰區空軍特遣隊,並繼續擔任指揮官。在中國、緬甸、印度支那三地作戰期間,航空隊擊毀敵機近三百架,戰績輝煌。
「駝峰航線」的開闢,是陳將軍策劃協調的重要戰略行動。在滇緬公路被切斷後,在那穿越喜馬拉雅山脈的生命線中,無數美國飛行員穿雲破霧冒險飛越世界最險峻的喜馬拉雅山脈,將戰略物資源源不斷送入中國。三年間,損失飛機五百餘架,犧牲飛行員近五百人,他們的英名與精神,長留中國人民心中。
為了打通中國的抗戰生命線美軍在陳將軍的推動與配合下開闢了「駝峰航線」,將大批戰略物資空運至中國。三年間,美軍犧牲飛行員468人,損失飛機500多架,但運送了
70萬噸急需物資,支撐了中國正面戰場的抗日努力。許多飛行員長眠於中國大地,中國人民以各種方式紀念他們的犧牲,如雲南祥雲的羅伯特·穆尼中尉紀念碑,即是人民敬意的象徵。
1943年,美軍在昆明組建第十四航空隊,陳將軍晉陞為少將,並出任中國戰區空軍參謀長。第十四航空隊擁有兩萬美軍、一千架飛機,控制制空權,擊毀敵機近三千架、軍艦99艘、日軍近六萬名,對抗戰勝利起到決定性作用。兩千餘美國將士在華作戰殉職,200多名飛虎隊員獲中國百姓營救,許多中國同胞為此犧牲,鑄成中美患難與共的深情友誼。
1944年,陳將軍協助國軍籌建空降部隊「鴻翔部隊」,推進戰術革新。1945年7月,抗戰臨勝前夕,他因病辭職返美,獲中華民國政府頒授「青天白日大綬帶勳章」,以表彰其卓著功勛。
同年12月,他再度重返中華民國,協助戰後救援及空運體系建設。1946年創立民航空運隊,協助善後救濟及後來的國共內戰運輸。1948至1949年間,協助中華民國政府遷台,穩定中華民國政局,並長期支援情報、物資運輸,為捍衛自由中國竭盡心力。他的一生忠誠堅定,無悔選擇,將自己奉獻給中華民國的生存與尊嚴。
1958年7月15日,時任總統艾森豪威爾向國會提案,晉陞陳納德為空軍中將,以嘉其畢生對盟國及民主價值的貢獻。7月27日,他因病在華盛頓特區過世,享年65歲,後安葬於阿靈頓國家公墓,安眠於他忠誠事奉的國土,也永葬著他為中華民國奉獻過的靈魂。
陳將軍生前自稱「半個中國人」。我們要說:他是中國的朋友、戰士、親人,更是中華民族永遠銘記的義士。他的英名與飛虎隊的精神,早已跨越國界、超越種族,在中華民國人民心中,樹立起一座永恆的豐碑。
而中共則將陳納德定為「反動的飛賊」,指控他犯下種種罪行,類似說法一直持續到80年代。作為黃俄邪黨、竊國匪幫的中共對陳納德的仇恨與污衊,恰恰證明陳納德將軍不愧為中國人民最忠實的摯友、中華民國和國軍真誠的戰友、自由民主堅定的衛士、反法西斯戰爭傑出的的英雄!
今天,我們站在他的墓前,不只是致敬,更是要續寫中美並肩抗敵、守護自由的歷史篇章。我們要以將軍為楷模,堅守正義,銘記犧牲,捍衛中華民國的憲政民主制度,為世界和平與人類良知持續奮鬥。
可謂:飛虎擎空驅倭寇 忠魂護義衛民國 義薄雲天
飛虎精神,浩氣長存。將軍與中國的情誼萬古長存!將軍,您安息吧!
中華民國公民聯盟 謹祭 中華民國114年8月15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