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轉發🙏
8月9日周六,紐約民國力量同仁,照常一清早又到華人聚集區法拉盛街頭,宣揚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有太多的人與事
是不能忘卻的功業
是應該銘記的壯舉
是催人淚下的事迹
是彪炳千秋的榮耀
隨著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的日子臨近,今天著重介紹國軍抗戰二十二次大會戰。這二十五塊看板要擺放整齊還是要花點時間的。
因前幾次有觀者提出,要站在那裡看完全部內容比較幸苦,特別是老年人,希望有小冊子可以帶回家慢慢看?為此,中心已經印製完成了小冊子。
小冊子也吸引觀者翻閱和購買。
今天,同仁們也繼續介紹8月15日中心將前往阿靈頓國家公墓祭奠陳納德將軍的活動。
同時也沒有忘卻歷史上的今天:1937年8月9日的上海虹橋機場事件。公民聯盟發布了傳單全文如下:
【回首上海虹橋機場事件】
1937年8月9日上午,上海西郊的虹橋機場內氣氛緊張。七七事變爆發已滿月,華北局勢持續惡化,而在上海,日軍也在蠢蠢欲動。當天上午九時許,日本海軍陸戰隊中尉大山勇夫與上等兵齋藤范平,駕駛一輛未懸掛牌照的轎車,徑直闖入由國民革命軍警戒的虹橋機場禁區。機場哨兵奉命攔截,要求他們下車接受檢查。然而,日方人員拒不配合,並試圖強行闖入。在短暫的僵持與衝突中,日軍兩人被當場擊斃。
此事一出,日本方面迅速將其定性為「國軍蓄意挑釁」,並大肆渲染,大量駐滬日軍進入戒備狀態。事實上,這不過是日本早已設計好的借口。自七七事變後,日本的戰略意圖已從華北局部衝突擴展到全國,尤其是經濟和戰略地位極為重要的上海。虹橋事件正好為其製造了一個「借口」以對中國發起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在事件發生後,日方立刻提出嚴厲的外交抗議,並要求國民政府對相關責任人予以懲處。與此同時,日本海軍在吳淞口、黃浦江口集結艦艇,向上海輸入大批陸戰隊員。這種赤裸裸的軍事威脅,表明他們並非單純追究「責任」,而是蓄意藉機發動進攻。
面對這一局勢,國民政府高層迅速作出反應。時任上海警備司令的張治中第一時間向上級報告,並組織調查和交涉。在他主持下,國軍保持戒備,防止日軍藉機突襲。張治中深知,一旦上海戰火燃起,將意味著中國的抗戰將從華北全面擴展至東南沿海。與此同時,蔣中正在廬山接到報告後,迅速召開軍事會議,斷定日本已無意通過外交途徑解決衝突,因此明確表示,不再採取退讓政策,命令第三戰區加緊防務,做好應戰準備。
此前,國府在華北仍試圖通過外交周旋來拖延日軍的進攻,以爭取戰略準備時間。然而虹橋機場事件使得這一政策無法實施。蔣中正意識到,如果再退讓,不僅華北淪陷,華東也將陷入敵手,中國的抗戰將失去戰略縱深。
日軍以虹橋機場事件為借口於8月13日大舉進攻上海,引爆了淞滬會戰,南北全線抗戰由此拉開序幕。這場戰役雖未能保住上海,卻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幻想,為全國抗戰爭取了寶貴時間,也刷新了外界對中國抵抗能力的評估。
虹橋機場事件是中國抗戰史上的一個關鍵轉折點。它標誌著國民政府「全國抗戰」的立場不只是表態,而是全力以赴的行動。張治中在事件中的冷靜處置與蔣中正的果斷決策,為上海戰場的初期防禦爭取了寶貴時間。雖然當時的中國在軍事、工業和經濟上都遠不及日本,但虹橋機場事件表明,中國已確定要以武力抗擊侵略,不再作無謂的退讓!之後中華民國以22場大會戰和無數次中小戰鬥,最終取得勝利!
有詩云: 虹橋槍響驚淞滬,倭寇尋釁啟戰端。
熱血橫飛埋壯士,鐵心拒辱護中華。
滬上風雲催戰鼓,江南志士起長纓。
怒火衝天驅敵騎,國魂不屈立東方。
中華民國公民聯盟 民國114年8月 聯絡我們:zhhminguo@gmail.com
同仁們認為,今淪陷區民眾需要的是:
要了解,中華民國誕生之後,經歷內憂外患的種種磨難,和各種腐朽勢力的攪擾和復辟,但還是實現了國家統一的歷史。
要知道,中共(CCP)問世時是蘇俄的附庸,奪取中華民國大陸的中共政權本質上是外來勢力共產幽靈的化身。
要清楚,中共後的淪陷區向何處去?那就是實施被證實切實可行,適合中國人的46憲法,實現民主憲政制度!
這比喊幾句「打到」之類的口號要困難很多,但,必須要做!
所以,同仁們將持續的以不同形式宣揚中華民國太多的人與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