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轉發🙏
8月23日周六,紐約民國力量同仁,繼續在華人聚集區法拉盛街頭,宣揚中華民國!
是不能忘卻的功業
是應該銘記的壯舉
是催人淚下的事迹
是彪炳千秋的榮耀
今天的主題是:
【日軍對重慶的轟炸 】
自1938年2月18日起,日軍開始對重慶發動大規模轟炸。這場轟炸持續長達五年半。1943年8月23日,日軍對重慶的轟炸正式停止,持續五年半的空襲畫上句號。「八二三」這一日子,標誌著中國抗戰進入新的階段。這是一個值得慶賀和紀念的日子!
5月11日在法拉盛圖書館前向年輕人講了五十分鐘話的網名峨眉師姐的台灣大姐也來到宣傳現場,與民國力量同仁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許多觀點有高度共識!
網名峨眉師姐的台灣大姐 5月11日在法拉盛圖書館前五十分鐘話的视频
同時,繼續展出中華民國國軍老兵關愛中心精心製作的國軍二十二次大會戰的宣傳看板(加上前言,一覽表和編後總共二十五幅看板)
看板吸引不少路人駐足觀看。中心已經印製的二十二次大會戰小冊子,方便有心人可以帶回家慢慢看!
以及「八二三」日軍停止轟炸的歷史意義
1937年七七事變後,全國抗戰爆發。隨著淞滬、南京相繼失陷,中華民國政府被迫西遷,最終以山城重慶為戰時陪都。自此,重慶不僅成為全國政治與軍事的中樞,也成為日軍空襲的主要目標。
自1938年2月18日起,日軍開始對重慶發動大規模轟炸。這場轟炸持續長達五年半,是世界戰爭史上罕見的持久空襲之一。日軍企圖以密集的空中打擊摧毀國民政府的中樞機構,瓦解民國軍民的抵抗意志,從而迫使中華民國投降。
轟炸的烈度與慘烈程度可謂空前。日機常常在白日、夜晚交替出動,投下大量燃燒彈與高爆彈。重慶地處山谷,城區密集,防空掩體有限,每次轟炸都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尤其在1939年至1941年期間,日軍集中發動「重慶大轟炸」,曾在短短几天內投彈數千枚,致使城中烈焰衝天、萬人慘死。
然而,重慶並未被轟垮。國軍與民眾在空襲中展現出頑強的韌性。國民政府建立了較完善的防空體系,組織疏散與救護,民眾則在殘垣斷壁中堅持生活。許多學校遷往山洞繼續上課,工廠分散到郊區繼續生產。重慶成為「火焰中的陪都」,也成為中華民國不屈抗戰精神的象徵。
1941年後,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加入同盟國,日軍戰略重心轉向對抗美軍。到1943年,隨著中國戰場的持久消耗和國際形勢的逆轉,日軍的空襲逐漸減少。1943年8月23日,日軍對重慶的轟炸正式停止,持續五年半的空襲畫上句號。
「八二三」這一日子,標誌著中國抗戰進入新的階段。首先,它象徵著日軍空中戰略的失敗。儘管投入巨大,但重慶始終屹立不倒,國民政府並未因轟炸而屈服,反而更加堅定抗戰意志。其次,它證明了中國軍民在極端艱難環境下的承受力與團結力。五年多的轟炸中,重慶市民經受了死亡與廢墟的考驗,卻堅持了對國家的信念。再次,從國際意義上看,轟炸的停止與同盟國在全球戰場的戰略反攻息息相關,預示著抗戰的轉折即將到來。
回望歷史,重慶大轟炸是一段慘烈卻又光榮的歷史,使世界看見,中華民國並非日軍想像中的「速亡之國」,而是能夠在廢墟中重建秩序、在烈火中燃起希望的國度,「八二三」停止轟炸,不僅是一座城市的倖存,更是中華民國像梅花般的堅韌贏得的巨大勝利。
可謂:五載狂飆歸寂寞 千秋堅忍鑄長城
今天,在中共高調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之際,人們是否有理由要中共解釋:日軍為何沒有轟炸過延安?頭腦清醒的人們會有自己的答案,也許答案有所不同,但有一點肯定是一樣的:中共根本就沒有真正抗日!
中華民國公民聯盟 民國114年8月 聯絡我們:zhhminguo@gmail.com
中華民國在大陸被中共顛覆了﹐在臺灣被臺獨異化了﹐因此﹐我們有責任重建她。如何重建呢?我想﹐我們應當開展一個運動──重建中華民國的運動。這個運動大致分為如下幾個層面:
所以,我們不是民運,是國運—重建中華民國運動!這個運動的主要戰場在淪陷區。因此,是時候要明確指出:淪陷區追求民國道路的同仁們,不要再抱「南迎王師」的幻想,而要確立「王師在陸」的立場,在淪陷區形成重建中華民國的「王師」!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