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星期六

台灣光復節

    

台灣光復節

                 與中華民國收復台灣的歷史意義

       19451025日,是中華民國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一天。這一天,代表中華民國政府的陳儀將軍在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主持受降典禮,正式接受日本台灣總督安藤利吉代表日本政府的投降。典禮現場莊嚴肅穆,台上懸掛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象徵台灣與澎湖群島在歷經五十年的日本殖民統治後,終於重回中國的懷抱。這一天被民國政府定為「台灣光復節」,成為象徵民族復興與國家統一的重要紀念日。

       台灣光復並非偶然事件,而是國際正義與抗戰勝利的成果。早在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華民國與美國、英國領袖在埃及簽署《開羅宣言》,明確規定:「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台灣、澎湖群島,歸還中華民國。」 這一宣言首次在國際層面確認台灣應歸屬中國的原則。19457月發佈的《波茨坦公告》再次重申,《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日本若不投降,將遭受徹底毀滅。日本於同年8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並於92日簽署降書,正式承認同盟國的條件。中華民國作為主要戰勝國之一,受命代表同盟國在台灣地區接受日軍投降,遂有了19451025日的受降儀式。這一過程,構成了中華民國恢復台灣主權的國際法與現實基礎。

       受降之後,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設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以陳儀為首任行政長官,負責軍事與民政接管工作。翌年,台灣正式恢復使用中文教育、中華民國貨幣與行政制度,國旗重新飄揚在台灣的土地上。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頒布後,台灣省成為憲法所明定的省級行政區之一,進一步確定了台灣在國家體制中的法理地位。

然而,光復後的台灣也經歷了轉型陣痛。長期的殖民統治使社會結構、語言與文化產生隔閡,加上戰後行政體制重建不易,社會矛盾無法避免。儘管如此,光復節所象徵的主權恢復與民族統一,仍是中華民國現代史的重要轉折點。它不僅代表一個時代的終結,更象徵中華民族在抗戰勝利後重新掌握自身命運。

       從國際關係的角度看,《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及日本降書共同確立了台灣「歸還中華民國」的國際法依據;從國家發展的角度看,光復節奠定了台灣在中華民國體制中的政治地位,也為日後台灣成為自由民主基地提供了歷史起點。

       因此,19451025日這一天,不僅是台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的日子,更是中華民國重新確立國家主權、確立台灣作為中華民國一個省份的地位、實現領土完整的象徵。

       當下,在中華民國現政府拱手把中國的正朔送給中共,只有「台灣」敘事的時候,特別要記取以上的歷史事實。提醒世人:中共政權的性質,就是「異族入侵」的現代翻版。就像是外來病毒入侵中華文明的身體。它無法代表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更無資格承接「中國」的正統性。中華民國才是正統的中國!台灣是中華民國的一個省!

       中共國的潰敗和中華民國的復興都是不可避免的!

         中華民國公民聯盟 民國11410 聯絡我們:zhhminguo@gmail.c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台灣光復節

     台灣光復節                  與中華民國收復台灣的歷史意義        1945 年 10 月 25 日,是中華民國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一天。這一天,代表中華民國政府的陳儀將軍在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主持受降典禮,正式接受日本台灣總督安藤利吉代表日...